杨晓玲|中国美协专家组赴黑龙江、吉林、辽宁观摩指导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创作侧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特 稿
Special Dissertation
中国美协专家组赴黑龙江、吉林、辽宁观摩指导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创作侧记
中国美协《美术家通讯》编辑|杨晓玲
编者按:全国美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2024年即将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以什么质量的展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以什么样的作品回应习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是举办本届全国美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024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的带领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画院原执行院长袁武,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邵亚川,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清华美院教授代大权,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院教授陈坚,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清华美院教授宋克,中央美院教授殷双喜等专家组一行奔赴黑龙江、吉林、辽宁观摩指导“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备战作品。
在观摩指导总结会上,范迪安主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和文联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发展,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立足时代方位、把握时代机遇指明了方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来反映时代、讴歌人民、表现生活,体现艺术的守正创新。
全国美展在美术界和全社会的影响力非同寻常,“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要有高原也要勇攀高峰。要向广大人民群众汇报新时代以来,特别是过去5年中国美术丰厚的成果,尤其要体现广大美术工作者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文化志向。
在创作上,我们要紧密把握三个方面:
一要紧扣时代主题。美术家要将感受时代和表达时代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当代美术创作的总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要在创作中感受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新格局、新气象、新图景,并把生活感受上升为艺术表达,引发人们心灵共鸣。
二要立足地域特色。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主题能否具体到有地域特征的呈现,需要我们多加思考和研究,美术家要以自己生活的热土作为创作的重要支撑。要从东北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貌、风土人情,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的生动实践中提炼主题,形成有独特内涵、有辨识度、有典型性的视角、场景、形象和意境。
三要创新形式语言。形式语言上的探索和创新是展览水平的重要标尺,好的作品要立足生活,但不仅仅是生活景象的再现,还要有创新性的表达。形式语言探索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更要勇于突破传统和已有的格式,对艺术语言的探索性表达也更多地体现了美术家的创作体验和创新精神。
新时代各方面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为广大美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作为新时代美术家,应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尽显家国情怀,将精品奉献给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殷双喜谈到,从整体上来说,美术家们对全国美展的认识还不足,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全国美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展览机制。全国美展五年一届,既是全国最高水平的展览,也体现了国家主导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一些作者的作品还是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感触,这些感受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但是面对全国美展,如何能把频道调整到我们强调的“家国情怀”,个人的悲欢离合如何与国家共命运,如果在这个方面能有一定的认识和转换,在选取作品的题材、构图、人物塑造和表现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美术家的技术是不错的,但我们从作品中很难看出精神的升华和观念的表达,如何在作品中看到中国百姓的精神面貌,感受到时代发展进步的脉搏,将作品的艺术表达和思想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青年美术家们应首要把握的,也是这次观摩普遍性的问题。
陈坚认为,纵览东北三省的创作内容,有一些表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发展等时代主题的创作,从艺术表现力的强化到尺幅的拓展,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折射出水彩艺术紧扣时代脉搏,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但要在主题性、形式感和独特性上进一步推陈出新。
邵亚川认为,东北三省地域特点鲜明,人的性情大气粗犷,景色辽阔深远,在以往的美术创作中,出现过许多画面厚重朴素、主题质朴深刻的佳作,精品不胜枚举,这次观摩中也明显感觉到年轻作者参与得多,但作品数量虽大,思想深度却略显不足,在主题把握上还须进一步提升。
陈孟昕认为,一些作品能够重视在生活中激发创作灵感,关注新时代社会各方面的新气象、新变迁和新印迹,但部分作品精神内涵缺失,艺术表现流于表象描绘,使美术创作演变成美术构成和基本功的凸显,要进一步强化作品的精神指向性。
在呈现新时代发展步伐的同时,全国美展的作品应百花齐放,应发挥各省的地域优势,展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丰厚成果。
殷双喜认为,全国美展是五年以来影响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展览,各地应该发挥地域优势,这个优势不仅是地理上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历史优势、文化优势,甚至价值观上的优势,各省的历史文化遗址、劳模和英雄模范人物、道德典型,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黑土地精神、抗联精神,以及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和实践,我们看到了一些表现旧工厂、废墟的作品,怀念是可以的,但不能沉浸于感伤,而要振奋精神,看到东北振兴新的发展道路、新的发展面貌,比如黑龙江的文旅,吉林汽车业、农业的科技转型,辽宁的特色产业,视野要宽阔,首先要讲好本地的故事,从中传达中国精神,反映中国当下文化、经济建设的新貌和中国人民奋发、奋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取精神。
袁武认为,东北美术家应体现地方情怀,画好自己这片土地上的画。这次观摩仍然看到一些画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但理解不够,多为猎奇,画常见的表现模式,生活在东北的画家,却在画南方的山水样式,只能是简单、概念化地搬移常见的一些图式。
代大权认为,东北三省的版画因为历史上有北大荒版画的深刻影响,一直以开阔的胸怀、刚毅的心态和纯朴的感情为版画创作的重要精神旨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自“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以来,一些中青年版画创作的关注点有着明显的转移:一是创作的观照从外在世界向内心体味转移;二是表现的视角从客观再现向主观表现转移;三是认知的角度从社会共识向个体认知转移。这一变化从黑、吉、辽三省之行中体会颇深,这种转移的态势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全国美展以后的版画创作。今天东北的版画、全国的版画都应旗帜鲜明地以北大荒版画的精神为方向,从中汲取表现的力量,凝聚审美的力量,表现人民的力量。
全国美展的作品要坚持守正创新,恪守正道、胸怀正气,要在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触摸真实,要展现新时代美术家敏锐的视角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要在图像时代摒弃照片化、程式化的摹写,重视图像转化研究。
范迪安主席谈到,能够看到很多作品的创作动机都源于生活,但是缺乏更加深入的生活体验,存在情景不够典型、造型不够生动、细节不够真实等问题,到了这个“临门一脚”的时候,需要创作者再回到生活中去,进一步观察和提取那些独特、典型和真实的因素,使作品生动、饱满、充实起来。此外,在图像满天飞、人无时无刻不被图像包裹的时代,如何把握好造型艺术创作的语言表达,是美术创作的巨大挑战。不少作品还过分依赖照片,有较明显的摆拍痕迹,缺乏造型语言的主动性、鲜活性。在参考照片的同时,必须注意图像的转换和优化,这也是在具象造型体系中语言研究面临的课题。
陈坚谈到,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以往,特别是看到东北三省的水彩画作者们秉持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守正创新的理念,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持续突破原有题材局限,拓展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新天地,可以说通过“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掀起的创作热潮,推动了水彩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一些作品也存在缺乏主体性、缺乏形式感、作品图片化等问题。
陈孟昕认为,本次观摩作品数量多,但精品少,有个性语言方式的作品尤为稀缺。“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警惕新的类型化、程式化方式流行蔓延。
袁武也认为,多数作品不够成熟,有些采用照片透稿,形象僵硬,雷同重复的题材较多,如表现书摊儿、古董摊儿、菜市场、老年人娱乐等较多。
代大权认为,从辩证的角度看,一些青年作者由外向内、由客观到主观、由共性到个性的创作重心转移,既体现了文化多元的积极意义,也带来从观察到体识以偏概全的心理失衡,艺术的个性价值可以让审美独具魅力,也可以让审丑恣意妄为,关键是艺术家的立足点,是站在人性积极进取、通透光明的一面,还是站在羸弱消极、狭仄闭塞的一面。
宋克认为,本次观摩看到的作品整体完成度较高,但主题明确、思想内涵与艺术表达均优的作品仍为少数,画种和学科发展不够均衡,照片化、程式化等问题仍普遍存在,部分作品在绘画创作本体语言规律的把握和艺术表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继续完善提高。此外,东北三省在综合材料绘画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上,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
观摩指导工作历时4天,专家组指导作品近千件,所到之处各地省委宣传部,省、市文联,美协等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周密安排,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各地美术家们纷纷会集观摩地,分外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争相请专家们给予指导,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同时专家组的观摩指导,也为东北三省的美术家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专家们也都表示,本次观摩指导更全面地了解到东北三省的创作情况,提升了认识、发现了惊喜,也看到了不足,希望广大美术家抓住最后冲刺阶段,紧扣主题、立足地域、勇于创新,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呈现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交上东北地区满意的答卷。
往期精选
杨萍 赵天宁|担负新使命 绘就新画卷 开创新局面——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靳浩|在大众美育中赓续文脉:“以美筑梦——‘儿童图画书创作100’作品展览”述评
贺戈箫|“城市·人物——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述评
王凯|建构新时代中国美术话语体系——“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成都”综述
冯远|心灵契合、迁想与图式观照中的艺术精神——从王万成西藏人物画谈起
吴瑞林 霍云超|全球艺术史视野下的中国美人——《木美人》图像新解
王晓欧|旧世界与新世界——论博斯《人间乐园》三联画的主题意义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专 题 研 究|
靳 浩
artmsyj@163.com
|当 代 美 术|
靳 浩(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
artmsyj@163.com
|近 现 代 美 术|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古 代 美 术|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外 国 美 术|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文 萃 艺 荟|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